由于担任20年央行总裁的彭淮南即将在2月底退休,所以总裁接任人选过去一段时间是不少新闻媒体猜测的焦点,被臆测的人选从前院长林全,到绿营的胡胜正、陈博志和吕桔诚…...等都是,从最新的消息来看,虽然没有正式公布,但现任央行副总裁杨金龙应该会无悬念的接掌总裁大位,然后有个新闻是朝野立委对此人选同声叫好,但你不妨问问自己,你真的相信杨金龙会是个好总裁吗?
说真的,我和杨金龙不熟(对,就像我和川普也不太熟一样!),所以我不会像数字大师一样随便看到黑影就乱开枪,或是想给新官员来个下马威之类的。这篇文章我主要想讨论什么叫「好的央行总裁」,以及这样的人应该是怎么产生的。
在定义什么叫好的央行总裁前,你要先知道央行总裁在管什么事?
央行看来权力很大,简单的说就是管三件事。
第一是货币和利率,所以这位大哥应该要是个总体经济学家;
第二是管外汇,所以大哥必须是个国际经济学家,甚至是不能空有理论基础,应该要对原物料波动和国际收支付有一定的实务经验。
第三是管金融,这1~2年大家看到金管会主委很秋,还以为什么事都是他在管,事实上金管会管的是上市柜公司,银行和保险业真正的直属主管是央行,日本电视或电影演的金融检查也是央行的业务。所以除了国际经济、总体经济,最好还要有金融的背景。
为什么要有金融背景呢?很简单嘛,因为全世界的金融业都差不多,上面的头头都是群有钱又自以为是的人,在这个圈子是很讲究辈分和伦理的。偏偏央行政策都要靠这些人的配合,如果你想用威权硬搞,这些人不见得会鸟你,不然就是阳奉阴违,特别是这些年政府的影响力愈来愈低微尤为明显。
总体经济学家、国际收支经验外加银行大老,台湾有这种人吗?有,彭淮南就是!
我看到最近不少新闻都说杨金龙是第一个央行内升的总裁,这其实是错的,至少彭淮南就是从央行一路干上来的(wikipedia里彭淮南的介绍)。
从介绍你就可以看出来,彭是央行经研处出身的,后来转外汇局长,再升到副总裁。当一个人作到央行副总裁时代表什么意思?代表这个人就进入了总裁的接班梯队了,于是彭接下来就被外派去中信局当理事主席。
现在的人很多可能不知道中信局是在干嘛的,中信局是一个很特殊的「金融机构」,主要负责二个工作,
一个是大宗物资的采购,
另一个是军公教人员的保险和公家机关的产险。
所以过去可能只有理论值的彭理事主席,在这个位子上就有机会印证汇率波动对物价的可能影响、国际原物料价格的变动、企业该如何避险以及国际收支付如何进行,此外,当然还包括寿险和产险是怎么运作的。
